close

switch regulator 和linear regulator的區別 引用自EDN

switch regulator 和linear regulator的區別 很多有關電源的書籍在這方面都有詳盡的論述。概括地講,linear regulator 的調整管工作在線性狀態,根據負載的變化情況來調節自身的內電阻從而穩定輸出電壓。它只能做降壓轉換,電路簡單,噪聲低,轉換效率可以簡單地看作輸出與輸入電壓之比,一般用於低壓差,小功率的場合。switch regulator調整管工作在開關狀態,通過調節導通和關斷的時間比例穩定輸出電壓,可靈活實現電壓的大小和極性的不同轉換。良好的設計可實現較高的轉換效率,電路相對複雜,存在開關噪聲。在linear regulator不適用的場合都可以應用。 switch 方式最主要的好處是效率(Po/Pi)的提升, 而且可以做升壓(boost), 降壓(buck), 升降壓(boost-buck). 而Linear regulator 效率低於switch, 由於輸出電壓小於輸入電壓. 目前Power supply 需求大功率(etc. 200W) 都是採用switch. 而小電流(mA)的就比較常見用regulator. 再補充一點: switching regulator需要外加電感,電阻和電容,如果要提供超過500mA的情況,通常會比較建議採用外加Power MOSFET 如果是linear regulator,一般來說大都是on-chip build-in,所能提供的電流大都不會超過100mA(泛指在SOC),因為若要提供大電流,其POWER MOSFET的Size就要很大,而且會有current density的問題,如果要linear regulator且又要超過100mA,絕大部份是採用外接的BJT 補充一下在應用方面 由於ldo的noise較小,故常用在RF電路上 LDO switching converter efficiency poor Up to 95% and average about 90% conversion ratio step down only step down/up inverting output ripple small moderate load capability moderate Be able to above 500 mA footprint area small large http://tech.digitimes.com.tw/print.aspx?zNotesDocId=338461225499436548256F47001F5D07 各種直接電源轉換技術之優劣比較  在瞭解手持裝置內有哪些用電組件,以及有哪些可用的供電來源後,接著我們將來討論供電與用電間的電源轉換方式,而絕大多數都是DC/DC的直流間轉換,原因是AC/DC的交直流轉換多半在外部變壓器中轉換完成(透過橋式整流器、濾波電容),到裝置內已無需考慮此段過程。  直流轉換主要分成兩種方式,即是線性調整(Linear Regulator)與切換式調整(Switch Regulator,亦稱:開關式、交換式),線性調整僅能用在降低輸出電壓,因此也稱線性降壓;而切換式調整則可以升壓(Boost)、降壓(Buck)、甚至反相(Invert,轉成負向電壓)。  進一步的,切換調整又分成電容式切換與電感式切換,電容式切換多被另稱成Charge Pump(電荷泵、或稱電荷幫浦);而一般若無特別指明,則提到切換式調整即是指電感式切換。  從性質而言僅有上述的分類,但筆者發現各元件供應商會再進行更多的延伸區別,如Linear Regulator方面多出了一種LDO(Low Drop Out,低消散)類型,強調輸入電壓不需高出輸出電壓太多即可穩壓運作,但本質上依然是線性降壓,只是電氣表現上更為卓越。  另外,Switch Regulator也在DC/DC Switch Controller外衍生出一種DC/DC Switch Converter,差別只在於把Controller外部搭配的三個離散元件:P FET、N FET、電感,其中P FET、N FET改成內建,但仍需要外接電感,此作法主要是讓設計時更方便、製造時更省空間,然也因為採內建式的FET切換開關,使轉換能力受到限制,多半低於 Controller的供電力,而運作原理與特性皆與Controller相同。不過即便供電力較DC/DC Controller小,但對手持裝置而言卻都已足夠,所以手持裝置內幾乎都用DC/DC Converter,少見DC/DC Controller,且有助於減少機內空間的佔用。  除了轉換、調整方式的不同,Linear Regulator、Charge Pump、Switch Regulator三者所轉換出的直流電源潔淨度、以及轉換效率等也各有不同,而電路的複雜度、組件的成本也有差別。  以Linear而言,它的實現電路最為簡易,電源潔淨度最佳(少漣波Ripple、雜訊Noise、干擾EMI),但電源轉換率也最差,即是所有輸入電壓高出輸出電壓的準位統統以熱能方式消散,無法供輸出電路運用。且高功率型的Linear Regulator經常要外接散熱片,才能讓散熱加速,不過高功率型在手持裝置內使用的機會不多。  至於Charge Pump,雖能夠升壓、降壓、反相,但多數的運用情況皆在升壓,Charge Pump的電源轉換率較Linear為高,但由於切換過程中只用上外接電容,未用及電感,使其轉換率仍不如電感式切換的Switch Regulator,且供電力也小於Switch Regulator,電源潔淨度未如Linear Regulator來得理想。  而Switch Regulator方面,其電源轉換率最高,但電源潔淨度卻也最難掌控,實現上的電路佔用面積亦最大(涉及電感線圈的配置),為讓外接電感縮小,多半是將 Switch Regulator的切換頻率拉高(達MHz以上),在實際運用上則是升壓、降壓、反相皆有可能。同時前述三者在組件價格上,也以Linear較廉,Charge Pump次之、Switch Regulator較高。(見表:直流電源調整、轉換方式比較表) ■因應各部件的用電特性,給予不同的供電方式  對用電、供電等部件有所瞭解,以及對各種直接電源轉換的差異有所認知後,即可以進行各自的供電對應。  在MPU上,至少需要兩種電壓:Vcore與Vmain(有時亦稱Vi/o),由於要求的電流較大,為了電源利用率通常會用DC/DC Converter,同時若有DVS/AVS的動態調壓需要,還必須使用能彈性輸出電壓準位的DC/DC Converter,通常是用外部電阻的分壓值來操作輸出電壓,或依循各MPU的省電規範來設計。  在DRAM記憶體上,少量的記憶體仍可使用Linear Regulator來供電,並有低雜訊(Low Noise)、低消散(Low Drop Out)、高漣波拒斥比(PSSR)等要求,然記憶體容量大時耗電也會增加,屆時改用DC/DC Converter較為合適。  至於顯示方面則較為複雜,特別是背光部分,STN、TFT需要背光,無論採用EL或CCFL,都需要進行偏壓(Bias)處理,將數伏特的電壓提升至十多伏以上,並要有反相電壓,理由是EL、CCFL需要交流驅動(如+15V~-10V)。不過,EL、CCFL驅動的電壓雖高,但電流耗用卻小(uA~數 mA),因此使用Charge Pump進行升壓、反相來供電即可,不需使用供電力較大的DC/DC Converter。  至於用 LED充當Backlight,現在普遍是用白光發光二極體(White LED),許多業者已經推出專為驅動White LED的晶片,設計時可直接沿用,並且也可支援相機閃光燈所用的White LED。然而即便不使用驅動晶片,也不一定要進行升壓、降壓才能供電,直接將White LED進行串並聯組合即可,例如將White LED串接,用多個White LED的內阻來承受較高的供電電壓。比較特別的是,White LED的用電較EL、CCFL兇,每一個約要數mA以上才能驅動,因此建議從DC/DC Converter取得供電。 圖一:ZETEX半導體公司的DC/DC轉換器:ZXSC100,外部只需要再加裝一個電感、一個開關電晶體、一個蕭特基二極體、及電阻、電感元件,即可將1.2V的輸入電壓轉換成3.3V,及最高1A的輸出。(圖片來源:ZETEX) 圖二:若使用DC/DC Controller,則在進行切換式電源轉換時,外部依然要有P/N FET開關搭配,圖為多款ZETEX公司的表面黏著式P通道MOSFET。(圖片來源:ZETEX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nni037 的頭像
    chenni037

    Kenny's Blog

    chenni0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